我們知道社區專職人員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崗位,社區專職工作者是指專門由省民政廳統一招聘,進行統一考試、面試進入社區服務的專業性人員。大部分人想從事社工工作,都需要考取社會工作師考試證書,然后再準備進入社區工作,從社會工作師到社區工作者還需要進行哪些環節?那么,社會工作師和社區工作者的區別有哪些呢?接下來,小編將要詳細介紹一下。
1、概念不同
社區工作者是經過一定選拔程序被各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錄用的,并在以自然居住小區為基本服務區域,為居住在小區內的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公共服務(協同治理)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。
社會工作者是人事部、民政部批推出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,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認證分為助理社會工作師、社會工作師和高級社會工作師三個級別。這意味著社會工作者首次被納入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范疇。獲得證書后可以享受國家政策補貼。
2、責任擔當不同
社會工作師在工作中更多的是扮演咨詢師、輔導員的角色。他們需要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,為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方案,幫助他們解決問題,改善生活狀況。社會工作師在服務過程中,需要承擔起幫助服務對象建立自信、增強能力、促進其自我發展的責任。
而社區工作者則更多的是負責管理和協調社區的各項工作。他們需要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和意見,組織并開展各種社區活動,推動社區的和諧發展。在遇到問題時,社區工作者需要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,尋求解決方案。
3、工作性質不同
社會工作者更多是基于專業服務和項目開展工作。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性質更偏向于基層行政管理和服務。
4、管理部門不同
社區工作者是由各地區、街道辦事處按各自需求,通過各地區網站、人事考試中心網站上發布招錄公告,報考人員通過各區自行設置的考試即可。
社會工作師其考試由人事部、民政部組織實施,全國統考。取得社會工作者合格證書的人員,表明其已具備相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。